
10月10日,第三屆湖南省“聚僑興湘”(婁底)活動在婁底開幕。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盧欣 聶伊岑 長沙報道
9月到10月,2025年非洲僑團僑領僑商湖南行與第三屆湖南省“聚僑興湘”(婁底)活動接連啟幕。
來自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數百位僑商僑領跨越山海,齊聚湖南,感受三湘大地的蓬勃生機與開放誠意。
如果說中非經貿博覽會搭建的是中非合作的“官方金橋”,那么這兩大僑界活動則編織著一張更具民間溫度、更富市場活力的“全球僑網”。
記者發現,湖南僑務工作正經歷著深刻的進階與蛻變:從“情感聯絡”向“產業共振”深化,從“單點活動”向“長效機制”演進,從“僑力引流”向“雙向賦能”轉化,從“區域平臺”向“全球網絡”拓展。

“聚僑興湘 僑匯湘江”會上舉行了多輪簽約儀式。
進階一:從“情感聯絡”向“產業共振”深化
以往的僑務活動,鄉情聯誼、文化交流往往是主旋律。
而今,湖南與僑胞的互動已超越了“一杯酒、一首歌”的淺層連接,直指產業合作與經濟發展的核心。
參會者不僅是聽介紹、看風景,更是帶著項目、揣著資金,深入園區、企業進行精準對接。
比如,在“聚僑興湘·僑匯湘江”2025非洲僑團僑領僑商新區行活動中,共有15個湘非經貿合作項目集中簽約,涵蓋生物醫藥、新能源、電商、青年創新等多個領域。
埃及華人華僑協會與湖南達嘉維康醫藥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中醫藥科技發展總公司簽約,共同推動湖南中醫藥產品與技術走進非洲。
比如,在“聚僑興湘”(婁底)活動現場,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婁底優勢產業項目推介成為絕對主角,僑商們與當地企業負責人圍桌而坐,探討技術合作與市場開拓的可能性。記者了解到,共簽約項目26個,總投資88.68億元,涵蓋領域從傳統的制造業向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興領域拓展。
其中,以婁底雙峰農機為代表的湖南農機產業,憑借“輕便、適用、實惠”的特點,已暢銷至坦桑尼亞、肯尼亞、烏干達等20多個非洲國家,2025年一季度,雙峰農機出口額達到約7600萬元,增長勢頭強勁。
同時,國機集團等央企也在非深度布局,助力尼日利亞建設了多個水稻機械化中心,有效提升了當地農業產能,為非洲農產品入華奠定了堅實基礎。
“過去我們回來,更多的是尋根問祖,感受鄉情。但現在,湖南為我們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投資機會和合作平臺,讓我們能將自身發展與家鄉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币晃粊碜阅喜糠侵薜膬S領如此感慨。
數據顯示,近年來僑商在湘投資持續升溫,覆蓋了高端制造、生物醫藥、現代農業、跨境電商等多個領域。
在第三屆“聚僑興湘”活動中發布的“僑助高質量發展十佳案例”就是明證。
金龍電纜突破風電關鍵技術、希迪智駕打造全球最大規模無人駕駛礦卡車隊、湘陰佳海構建綠色食品產業新極核等項目,均是僑資僑智與湖南產業升級深度融合的典范
僑資不僅是“資金活水”,更帶來了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遍布全球的商業網絡,成為湖南打造“三個高地”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這種從“情感共鳴”到“利益共生”的轉變,標志著湖南僑務工作進入了更務實、更富成效的新階段。

2025非洲僑團僑領僑商新區行暨湘非經貿促進活動期間,與會嘉賓參觀了湖南湘江新區重點企業展臺,并與對口企業交換了聯系方式。
進階二:從“單點活動”向“長效機制”演進
活動有期,合作無界。
湖南正著力將僑務工作從“一場活動一陣風”的模式,轉向“常態化聯系、持續性服務”的長效機制。
“聚僑興湘”品牌本身,就是機制化探索的成果。
從首屆在邵陽,到第二屆在岳陽、株洲,再到本屆落戶婁底,這一品牌活動實現了在全省范圍內的滾動舉辦,帶動了各地市僑務資源整合與對外開放能級提升。
比如,長沙市僑聯近五年來持續開展“僑商僑智聚長沙”“海外博士長沙行”等引資引智活動50余場次,邀請8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僑領僑商來長考察調研,推薦20余名海外僑領擔任市區兩級海外招商大使(顧問),形成了持續的聚僑效應。
與此同時,湖南不斷加強涉僑平臺載體建設。
線上,通過“云推介”“云洽談”保持與海外僑胞的日常聯系;線下,推動在重點園區設立“僑商產業園”“新僑創新創業基地”,為僑胞回國投資興業提供物理空間和配套政策。
比如,湖南湘江新區打造了中非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等特色載體,為中非創業青年提供全方位孵化服務與資源對接。
此類平臺通過提供資源對接、政策解讀等全鏈條服務,有效降低了僑胞回國創新創業的門檻與風險。
又比如,岳陽市僑聯通過主動靠前服務,搭建政企對接平臺,為涉僑企業紓困解難、賦能增效,切實將僑界“軟實力”轉化為經濟發展“硬支撐”。
湖南省僑聯負責人表示,正努力構建“活動聚僑、平臺聯僑、服務惠僑、政策引僑”四位一體的長效工作格局,讓廣大僑胞無論何時回湘,都能找到組織、獲得支持、看見機會。

2025非洲僑團僑領僑商新區行暨湘非經貿促進活動在湖南湘江新區舉行,現場聘請了10位湖南湘江新區僑界“雙招雙引”顧問。
進階三:從“僑力引流”向“雙向賦能”轉化
傳統的僑務工作,多強調發揮僑胞力量助力湖南發展。
而新時代的湖南僑務,更注重的是“雙向奔赴、合作共贏”。
一方面,湖南積極為僑胞事業發展賦能。
第四屆中非經貿博覽會期間,非洲好物網購季活動推動了200余款非洲優質農食產品“走進”直播間和商超,并推動中國海關與非洲國家簽署5份農食產品輸華準入議定書,為非洲產品常態化進入中國市場打開了通道。
借助此類平臺,肯尼亞的咖啡等產品獲得了來自中國市場的實質性訂單。
而湖南的咖啡全產業鏈建設也借此東風,通過直采加工與品牌孵化,有效降低了產業鏈綜合成本,并劍指百億產業目標。
另一方面,僑胞也成為湖南連接世界的重要節點。
他們的跨國經商網絡,成為湖南企業“走出去”最現成的通道;他們對住在國法律、文化和市場的深刻理解,是湖南國際化進程中寶貴的“外腦”。
在“聚僑興湘·僑匯星城”湘非經貿促進會上,此類活動促成了23個經貿項目簽約,對外貿易、對外投資額達7.6億元。
埃及華人華僑協會會長付金麗表示,將以埃及為切入點,把湘江新區優質的產品和技術帶入北非,進而輻射整個非洲,這正是僑胞網絡賦能“湘品出?!钡纳鷦芋w現。
尼日利亞湖南總商會會長、逸譚國際集團董事長譚擁政在尼日利亞經營二十余年,建立了覆蓋多個國家的商業網絡,回鄉投資建設湖南(邵陽)中非經貿產業園。并計劃與在尼日利亞籌建的工業園形成“雙園互動”,有效助力湖南企業“抱團出?!?。
“我們不僅是來投資的,也是來共享發展機遇的。湖南的進步是我們的榮耀,我們的成功也能反哺湖南?!币晃粎⑴c婁底活動的東南亞僑商道出了這種新型關系的內涵。
從單向的“引流”到雙向的“賦能”,湖南與全球僑胞正結成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與會嘉賓赴婁底經開區、婁星區進行“材料谷”產業鏈考察。
進階四:從“區域平臺”向“全球網絡”拓展
“聚僑興湘”雖以湖南命名,但其視野與抱負早已超越省域界限,指向全球,服務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家大局。
本次兩大活動匯聚了來自非洲、歐洲、北美、東南亞等多個地區的僑領,他們背后是成千上萬的華僑華人和龐大的商業網絡。
通過他們,湖南得以與世界各地建立更為密集、高效的經貿文化聯系。
特別是非洲僑商群體的深度參與,與中非經貿博覽會形成有效呼應,共同將湖南推向了中非合作前沿陣地,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紐帶。湖南與非洲在農業機械、中醫藥、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合作項目,不僅是商業行為,更是共享發展經驗、增進民生福祉、夯實友好基礎的實踐,生動體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與此同時,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的內涵不斷深化。
僑務工作不僅是經濟的聯通,更是文化的橋梁,借助僑胞的獨特優勢,湖湘文化得以更生動地展現在世界面前;同時,非洲的咖啡、藝術等特色產品與文化也通過僑貿平臺引入湖南,促進了中非之間的民間友好和相互理解。這種以僑為橋、以經貿合作為載體、文化交流為內涵的互動,為不同文明間的對話互鑒提供了鮮活的樣本。
湖南鼓勵和支持在湘成立的各類海外僑團聯誼組織、專業性僑界社團,使其成為編織全球“僑網”的關鍵樞紐。
湖南湘江新區僑界“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聯盟目前已與100余個海外僑社團建立深入聯系,構建起聯通全球的“引資引智”網絡。
同時,新區聘請了非洲廣東總商會常務副會長、埃及華人華僑協會會長等10位僑領擔任新區海外招商顧問,制度化地借助僑領影響力拓展全球網絡。
未來的競爭是開放生態的競爭,誰擁有更廣闊、更牢固的全球網絡,誰就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占據主動。
湖南通過深耕僑務工作,正試圖構建一個以湖南為重要節點、輻射全球的開放合作網絡,這對其提升國際知名度、增強發展外溢效應,并服務于更宏大的國家發展藍圖具有戰略意義。
從非洲僑團僑領僑商湖南行到“聚僑興湘”,湖南正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更加市場的邏輯、更加長遠的眼光,重新定義與全球僑胞的聯結方式。這四重進階,不僅是工作方法的升級,更是發展思維的蝶變,當深厚的“湘”情與廣闊的“僑”力在新時代深度交融,必將激蕩出更加澎湃的發展動能,助力湖南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征程中,破浪前行,共潮而生。
來源:紅網
作者:盧欣 聶伊岑
編輯:張皎
本文為湖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sviluppo4mobile.com/content/646954/64/15367044.html
時刻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