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人半畝地到帶動3000人開荒5000畝種藥材;從單獨指導到成立衡陽市歸僑僑眷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從簡陋的家庭作坊到高效的中藥材初級加工廠……,10年時間,僑眷歐陽洪山扎根故土衡陽常寧市西嶺鎮桐排村,帶領鄉親們種玉竹、修公路、辦企業,通過產業幫扶、勞務用工、產業帶動,昔日落后的省級貧困村重獲新生,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常寧樣板”正在舂陵江畔徐徐生成。
游子回鄉宣戰“貧困”
一灣舂陵水把白沙、西嶺、蔭田串聯在一塊,金黃色的稻田連綿鋪展,炊煙升起,宛若桃源。歐陽洪山的老家桐排村陽家圖組,云蒸霞蔚,風景秀麗,然而由于山多路陡,交通閉塞,人均月收入不到350元。在這個省級貧困村,半數以上的村民外出務工,只有老人和小孩在留守。
上世紀90年代,歐陽洪山也加入到外出務工的隊伍,勤勞肯干腦瓜子活的他在廣東中山逐漸站穩了腳跟。然而每每想起家鄉的父老鄉親還生活在貧困線下,歐陽洪山就夜不能寐,帶領大家脫貧致富的念頭不時涌上心頭。通過考察,當地盛產的尾參(玉竹)進入了他的視野。玉竹可食用、藥用,也可加工成飲料,市場前景廣闊。2009年9月,歐陽洪山毅然放棄高薪,拿出自己多年的積蓄,發展產業來帶動鄉親們脫貧。
看準商機,歐陽洪山準備大干一番,可是現實和夢想之間,總有著巨大的鴻溝。對于發展中藥材的提議,鄉親們的觀念一時難以扭轉。第一次組織村里貧困戶開會,一位姓尹的老大爺站起來說:“洪山啊,你是喝這里的水長大的,現在有錢了,你給我們發錢吧!”當歐陽洪山表示并不是回來送錢時,老大爺面紅耳赤地說,那你叫我們來開什么會?便氣呼呼轉身離開了屋子。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貧窮的思維,等靠要的惰性!扶貧先扶志,在外摸爬滾打多年的歐陽洪山決定自己先干起來,他一咬牙將村里的荒山承包下來,家家戶戶做工作,認認真真講方法,仔仔細細算明賬,自己墊資買種苗,自掏腰包請專家,親自下地作示范,還給種植戶發工資,終于帶動幾戶老鄰居將信將疑地試種。
690元!2010年秋天,當第一筆分紅發給種植戶們時,鄉親們欣慰地笑了,這已經是大家月收入的兩倍了!第三年,藥材大豐收,珠海一家公司與村民簽訂了一份長達三年的收購合同,每年每戶至少可增收8000塊錢。歐陽洪山又趁熱打鐵,從種苗培育到種植技術,再到藥材收購,統統包攬,徹底打消了村民們的疑慮,大家紛紛加入到中藥材種植隊伍中來,全村中藥材種植面積突破了2000畝,村民脫貧致富也有了源頭活水。
授人以漁振興鄉村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不便,阻隔著家鄉的發展,修通一條致富路,成了很多村民心中最大的愿望。歐陽洪山再一次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籌集資金、組織募捐、安排人馬,尋求政策支持,協調矛盾糾紛,每天他都激情滿滿,全力以赴。一次在協調鄰村矛盾時,歐陽洪山被人打成重傷,差點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他從未退縮。踏平坎坷成大道,2019年底,一條長約2.5公里的水泥路在鄉親們的期盼中終于竣工了。路通了,旅游旺了,養在深閨的優質中藥材也順暢地“走”出大山。
鄉親們的腰包漸漸鼓了起來,可歐陽洪山并沒有就此滿足。他依托“千僑幫千戶”和西嶺鎮桐排村簽訂產業幫扶協議,通過保底農產品收購、勞務用工、技術指導,共安排貧困戶185人就業,貧困戶人平年均實現勞務收入5600元。2016年開始,他又將目光投向了鄰村,與小松柏村28戶67名貧困戶簽訂產業幫扶協議,建設1100畝中藥材產業扶貧基地,每個貧困戶年均收入勞務費和分紅5300元。通過產業幫扶,帶動西嶺、白沙、蔭田等鎮貧困戶種植中藥材6500畝,產值創收1500余萬元。
西嶺鎮各村都有種植油茶的傳統,歐陽洪山創造性地將尾參、白芍等中藥材套種在油茶林里,探索出一條立體農業的好路子,大大增加了土地的綜合效益和產出。2019年7月西嶺成功申報湖南省“油茶小鎮”,近五年來,先后有廣西賀州、貴州黔東南、湖南郴州和邵陽等20余市縣前來交流經驗,正在塑造著新時代鄉村振興“常寧樣板”!
情系僑胞不忘初心
身為僑眷,歐陽洪山對歸僑僑眷群體非常關注,部分僑屬的困難狀況讓他觸動很大,也堅定了他帶動僑屬和貧困鄉親種植中藥材脫貧致富的決心。西嶺鎮桐排村貧困戶陽小保,老婆因精神病離家出走,自己體弱多病,既要供三個兒女上學,還要贍養80歲患病的母親,家境十分困難。從2014年開始,歐陽洪山主動找上門,幫陽小保聯系電視臺、報社、學校、公益慈善組織,帶頭捐款捐物累計達60000元以上。2015年,歐陽洪山提出讓陽小保到農戶收購中藥材,免費提供貨款。通過近四年扶持,到2018年,全家徹底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路。
在省市僑聯和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歐陽洪山創建了衡陽地區第一家歸僑僑眷職業技能培訓示范基地,已累計舉辦培訓班及講座22次,培訓人員2358人次,幫助歸僑僑眷及中藥材種植戶解決生產難題達1000余次,使2000余名農民掌握并熟練運用中藥材種植先進實用技術!
“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當越來越多的鄉親們將領到的種子,一粒粒灑進泥土;當越來越多的困難僑眷將貧困甩在身后,昂首闊步走在小康路上;當昔日紛紛逃離故土的人們陸續重返家鄉,投身鄉村振興的戰場……歐陽洪山覺得自己所付出的努力都這么值得!十年來,他堅守自己的初心,用勇氣與擔當回應著鄉親們的期許,也書寫著對腳下這片土地深沉的眷戀……
來源:衡陽市僑聯
作者:賀冬貴
編輯:肖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