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b8uj4"><p id="b8uj4"></p></progress>

    <progress id="b8uj4"></progress>
    <video id="b8uj4"><menu id="b8uj4"><noframes id="b8uj4"></noframes></menu></video>
    當前位置:

    扶貧印記|張子強:抓鐵有痕勇擔當 腳踏實地真扶貧

    來源:湖南省僑聯 作者:李良坤 肖如玲 編輯:肖靜 2020-07-03 16:17:43
    時刻新聞
    —分享—

    邵陽市城步縣僑眷張子強,現任國家稅務總局城步苗族自治縣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

    作為一名基層稅務局的領頭人,也是全國數百萬結對幫扶責任人中的一員。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他在扶貧的道路上勇于擔當、腳踏實地,為貧困村和貧困戶辦實事、辦好事、辦難事,贏得了貧困群眾的廣泛好評。

    凝心聚力,始終把結對幫扶放心頭扛肩上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開局之年。那年3月,張子強從原邵陽市地稅局調回家鄉,擔任城步縣原地稅局黨組書記、局長。當時該局對口幫扶的是縣里人口數量最多的一個合并村—金紫鄉金龍村。這個村共有28個村民小組,共1045戶4150人,其中貧困戶115戶共385人。

    正如一句俗話,“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人多心不齊”,張子強在一次走訪中發現,金龍村的老百姓對幫扶單位的認可度不高,在一次調查中滿意度竟然不到60%。局里的部分干部對貧困戶的結對幫扶積極性也不高,每次動員走訪總是不太配合。經過調研,原來問題還是出在自己單位的人身上。部分結對幫扶責任人總認為扶貧是局里扶貧工作隊的事情,與自己關系不大,走訪時走馬觀花,敷衍了事,引起群眾的反感。找到了問題癥結,張子強一方面私下做好部分干部的思想工作,一方面逢會必講,“脫貧攻堅不只是某一個或某幾個局領導和扶貧工作隊的事情,而是所有結對幫扶責任人都必須履行的政治責任,如果有誰認為扶貧工作隊工作輕松,現在就可以報名,我馬上進行人員調整?!苯涍^一次次的談心談話和再三強調,局里結對幫扶的風氣日益向好,干部對扶貧的思想認識達到高度統一。原來一季度一走訪,不少干部還牢騷滿腹,后來一月一走訪、甚至一周一走訪,結對幫扶責任人都主動配合,積極下鄉,切實形成“千斤重擔萬人挑、人人肩上扛指標”的精準扶貧格局。通過高質量的深入走訪,幫扶責任人與貧困戶的距離更近了、感情更深了、對貧困戶的情況更加了解了,對脫貧致富的政策和方向也更加清晰了,村里的老百姓對幫扶單位的認可度也從原來的不到60%提升到了99.3%。

    1.jpg

    張子強(左一)與貧困戶拉家常

    張子強更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帶著責任、帶著感情深入貧困村、貧困戶進行實地調研。為獲取“干貨”,他時常走村串戶與群眾交談,聽民聲、察民情、訪民苦,把貧苦戶的事情常常掛在心上。70多歲的鐘某朋是他的一位幫扶對象,有次他得知鐘某朋胃不舒服,在城步吃了很多藥都沒有好轉,他通過朋友打聽到長沙有種藥效果不錯,就委托朋友買好藥寄過來,再給鐘某朋送過去。今年正月,鐘某朋的母親去世,他一方面在電話里安慰他節哀順變,一方面給他宣傳疫情期間喪事從簡的政策,并在事后及時的去探望慰問鐘某。張子強對貧困戶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結對子、搞幫扶,其實就是走親戚,要常走才親,常走才近?!?/p>

    2.jpg

    張子強慰問貧困戶

    真抓實干,始終把脫貧政策落實處見細處

    打攻堅戰,實打才有勝算;啃硬骨頭,實干方能破局。2018年7月,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縣國稅地稅正式合并成一個單位,張子強繼續擔任新機構的黨委書記、局長。扶貧村的數量也從一個增加到了兩個,除了城步金紫鄉金龍村外、還有一個高山貧困村—五團鎮初水村,脫貧攻堅的任務更加艱巨繁重。在全體干部職工大會上,張子強要求全局上下要以勇于擔當、動真碰硬的作風迎難而上,要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攻堅克難,少說多干、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我真的太感謝稅務局的張局長和扶貧工作隊的干部們,要是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們一家人現在都不知道住在哪”。城步縣金紫鄉金龍村的戴某雄感激地說,“我家原來都是木房子,有次用電沒注意導致起火,房子基本被毀了,幫扶單位的張局長和駐村干部了解我的情況后,馬上就和我聯系異地搬遷的事情,在他們的幫助下,我的新房子重新修起來,又好看又實用,我自己還沒花什么錢?!毕翊髂承圻@樣享受扶貧搬遷項目的,稅務局幫扶的兩個村中還有31戶。在扶貧搬遷項目的推進中,張子強對駐村的扶貧工作隊強調,要創新安置模式,實行培植產業,集中安置;自發搬遷,協助安置;改造危房,靈活安置;政策扶持,聯合安置等多種形式的搬遷扶貧和生態移民,有力推動了該項工作的落實落地。

    為加快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條件,張子強一方面每月召開一次黨委會,商討兩個貧困村的資金投入問題,另一方面與地方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協調,爭取項目資金支持,著力推動解決貧困村的水、電、路、網、房和環境改善問題。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個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日漸完善。其中修建、硬化村組道路7.4公里,新建和重建橋梁4座;借助五小農工程維修水庫(水塘)5座;修建標準水渠2000米;實施農田基本改造800多畝;維修河堤600多米;安裝及維修飲水管道8000多米;修建垃圾集中焚燒爐126個,購置發放給村民移動焚燒爐200多個;修建村級活動中心500多平米,完善了村衛生室,改善了村民醫療條件。項目工程投資總額達到600多萬元,其中爭取上級資金400多萬元,村集體及農民籌資(工)100多萬元。這些項目的興建,逐步完善了貧困村農業生產基礎條件、提高了農業生產收入,提升了貧困村村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

    多措并舉,始終為群眾增收找產業尋路子

    為確保貧困村能夠按時摘帽出列,助力脫貧攻堅圓滿收官,張子強按照“一村一規劃、一戶一計劃、增收有路子、脫貧有目標”的要求,與兩個貧困村的村支兩委、駐村扶貧工作隊共同研究制定切合實際的扶貧工作方案,進一步把減貧目標和脫貧時間細化,做到村有發展目標,戶有致富項目。在規劃扶貧項目上,突出產業建設重點,充分發揮產業扶貧優勢,積極配合當地鄉黨委政府打造“特色產業主陣地”的發展戰略,對貧困戶加大產業扶貧和結構調整力度。

    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金龍村地勢平坦,水稻種植和優質雜交水稻制種是多年來的傳統產業。張子強要求扶貧工作隊因地制宜,用補貼政策激勵傳統產業發展。2019年,貧困戶種植水稻800畝,實現年收入50萬元,優質雜交水稻種植面積100畝,實現收入20多萬元。另外結合金龍村的氣候條件,發展三紅蜜柚種植,貧困村民獲得補助20余萬元。初水村為高山貧困村,張子強帶領扶貧工作隊經過考察調研,決定發展獼猴桃產業,幫助村民購買獼猴桃種植樁架和相關材料,完成獼猴桃基地驗收工作。2019年,貧困戶共種植獼猴桃5310株,其中26戶貧困戶與城步金童山古桶生態農場簽訂5年的產業委托幫扶協議,采取入股分紅形式,每年獲取收益,增加貧困戶家庭收入。

    3.jpg

    金龍村村民熊萬江家的新房子

    鼓勵創新發展特色產業?!拔乙欢ㄒ撠?!”、“我一定會脫貧!”,這是張子強在扶貧村走訪時,村民熊某江對他說的話。熊某江曾經是一名貧困戶,他本人身有殘疾,腿腳存在問題,行走不方便,但他身殘志不殘,對生活充滿信心,對脫貧意志堅定。張子強了解他的情況后,和扶貧工作隊一起為他想辦法,幫他申請各項補助,聯系黑山羊養殖產業,經過不斷努力,他終于成功實現脫貧,并且蓋上了新房,住上了兩層樓的小別墅。為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張子強還聯系村支兩委成立了油茶林種植合作社和養牛專業合作社,開發種植油茶林210畝,帶動10余戶貧困戶開展養牛生產經營,年實現收入達50多萬元。另外還有村民王某平發展生豬養殖,年出欄500多頭,戴某紅養羊200頭,養雞、鴨各400羽,都成功實現了脫貧。

    多措并舉助力脫貧摘帽。除了引導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張子強還積極與企業溝通協調,推進金融扶貧和委托幫扶。兩年來,推動貧困戶與農業銀行簽訂了75萬元的小額扶貧貸款,牽手南山牧業公司委托幫扶27戶貧困戶,與縣電信公司一道將光纜拉進了扶貧村,為47戶貧困戶安裝了數字網絡設備。同時積極推動勞務輸出,引導轉移剩余勞動力600余人,每年實現勞務收入300余萬元,為117位貧困村民發放就業交通補貼5萬余元。截至2019年,金龍村和初水村兩個貧困村都已成功脫貧出列。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泵鎸γ撠毠赃@千年來的民生大事、難事、好事,張子強斬釘截鐵地說,“只要抓鐵有痕、腳踏實地、勇于擔當,干部和老鄉一起鉚足勁,擰成一股繩,就不信不脫貧?!?/p>

    4.jpg

    金龍村新貌

    來源:湖南省僑聯

    作者:李良坤 肖如玲

    編輯:肖靜

    閱讀下一篇

    返回紅網首頁 返回湖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首頁
    女性性生活av一级_2021高清福利无码_6080无码久久国产_国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语少妇激情无码av_免费AV网站特黄特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