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體堅組織被資助學生到長沙開闊視野。
9月23日,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長沙市僑聯走訪了家住長沙縣星沙社區的馬來西亞老歸僑李體堅先生,談起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感受,老人深情滿懷地說,自己力行助學,并持之以恒,只為感恩祖國。
李老先生上世紀四十年代出生于馬來西亞柔佛州,因家境貧窮,十三歲那年被迫輟學做學徒,但他從未放棄過求學的夢想。
那時候新中國剛成立不久,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中國政府可以免費為海外華僑提供讀書的費用,回家的念頭頓時涌上心頭。
“當時就想著能讀書就好,所以馬上借錢買了船票就回來了,穿著一條短褲,帶著一條毛巾一個盆,這就是我當時全部的行李?!瘪R來西亞常年酷暑炎熱,抵達長沙明德中學時剛好入秋,李老先生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冷天,但一想到有書可讀,他就感到特別開心。
從小在國外生活,剛回到這片陌生的故土,夜深時李體堅也倍感孤寂。
好在同學中有很多歸僑,他們雖然來自世界各地,但為了求學的共同理想相聚在了一起,很快就打成了一片,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也漸漸消減。
在政府的資助下,這批歸僑順利完成中學、大學學業。畢業后,李體堅被分配到衡陽、永州等地任教,為當地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著的貢獻。
90年代初,李體堅被組織委派到永州僑聯工作,歸國華僑的身份,讓他對這份工作倍感珍惜,每一次僑胞在祖國聚首,他都倍感興奮。
“從事慈善,是為了應允自己年輕時候的承諾?!睆漠厴I那天起,心懷感恩的李體堅時時想著要奉獻愛心,回報黨和國家的恩情,但微薄的薪水以及來自工作和生活的種種壓力,讓他一次次推遲了行動的腳步。
2006年,永州市零陵區接履橋鎮中心小學遭遇洪災,校舍被沖毀,得知消息的李體堅立即趕到學校,看到學生們扎堆蹲在幸存校舍的屋檐下吃飯,不禁一陣心酸,他當即捐出二十多萬自己的積蓄和養老補貼,為學校蓋起一棟禮堂,方便孩子們就餐及開展日?;顒?。
舉家遷居長沙縣星沙街道碧桂園社區后,老人仍一直堅持助學。退休17年來,他勤儉生活,節約下自己的退休金,在江華、冷水灘、醴陵等地,持續不斷的資助了52名特困生,直至他們完成學業?!?.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李老個人就一次捐出5萬余元。
盡管已年近八旬,李老先生每年仍堅持去鄉下探望自己資助的貧困兒童,并帶動全家人一起參加其中,自己的小孫女就曾跟著他前往瀏陽、婁底、株洲等最偏遠貧困的地區,看望了十余所學校的留守兒童。
令李體堅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善心義舉經媒體報道后,往往會引來許多愛心人士的共鳴,他們一同參與到捐款捐物行動中,把貧困地區的小學建設得更加美好,碧桂園威尼斯城的很多業主就在其中。
在李體堅的感召下,由碧桂園威尼斯城退休業主組成的藝術團,還會經常到落后地區的學校開展愛心慰問演出。每一次大家相聚時,李體堅都會感到很開心,因為這意味著有更多的孩子會因此而得到幫助。
來源:長沙市僑聯
作者:吳瓊
編輯:聶伊岑